技術貿易壁壘怎么形成的?技術貿易壁壘它有什么特點?
技術貿易壁壘怎么形成的?
科技水平發展的不平衡是導致技術性貿易壁壘產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直接導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技術性措施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差異。發達國家技術法規、標準、認證制度及檢驗檢疫制度的制定水平、內容具有先進性,居于領先水平,他們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憑借技術優勢和領先者地位搶占市場先機,率先在市場上建立一套又一套有利于自己的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市場準入標準和市場競爭規則,從而獲得國際市場壟斷地位和壟斷利潤。但是,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技術法規、標準等的制定水平和內容與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認證制度和各種檢驗檢疫制度不健全,出口商品往往達不到發達國家的規定,從而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
大幅度削減關稅及消除數量限制后,技術性貿易壁壘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武器。
在貿易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進口國再設置諸如高關稅、數量限制等貿易壁壘,必將招致有關國家的譴責、反對甚至貿易報復。所以,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紛紛高筑技術性貿易壁壘。
世界貿易組織某些協定中的彈性規定,給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設置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成果的最后文件》中,《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農產品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1994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總協定》等多個協定都涉及到關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規定。TBT協定中允許各參加國為提高產品質量、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安全、保護環境或防止欺騙行為等,可以提出一些例外規定,采用自己的技術制定標準。其他協定,包括服務貿易協定、農產品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都有類似的例外規定。
政府干預是技術性貿易壁壘形成的重要基礎。
為了解決市場失靈問題,需要政府的適度干預。就技術性貿易壁壘而言,就是政府針對信息不對稱、外部效應以及公共物品供給不足等市場失靈,通過制定技術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等進行干預,以達到糾正市場扭曲、保護國內人民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以及增進經濟效率的結果。
技術貿易壁壘它有什么特點?
(一)雙重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雙重性是指,一方面技術法規、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本身通過對貿易商品的質地、純度、規格、尺寸、營養價值、用途、產地證書、包裝和標簽等作出規定,可起到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貿易發展的作用,達到驅出假冒偽劣商品,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有時它還能迫使出口貨物的發展中成員加快技術進步、技術改造步伐,提高本身的生產、加工水平。這是其起積極作用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不當,往往利用對貿易商品的各種形式技術規定和措施提出過高的要求,且常常變動,使出口成員的貨物難以符合這些技術要求,造成妨礙貿易正常進行的嚴重后果。這是構成其貿易壁壘的一面。
(二)廣泛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廣泛性主要是指,有的成員為了阻擋貨物進口,在科學技術、衛生、檢疫、安全、環保、包裝、標簽、信息等方面,制定了名目繁多、內容十分廣泛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以達到保護本國(地區)市場的目的。
(三)復雜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復雜性通常是指除其數量多、涉及領域廣和擴散效應外,它還往往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且體系龐雜、靈活多變。
(四)針對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針對性是指某成員針對特定出口成員的特定貨物采用技術性措施加以限制,以達到阻礙出口的目的。
(五)隱蔽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隱蔽性實質上是指一些發達成員利用其技術上的優勢,以貌似合法的理由,如保護環境、維護消費者利益等,施行事實上阻礙其他成員(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成員)商品進入該成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