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蓮對化學的貢獻有哪些?張青蓮教授簡介
現在大家都會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張青蓮_張青蓮對化學的貢獻有哪些,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張青蓮對化學的貢獻有哪些?
張青蓮化學科研貢獻:科學研究是人類文明積累的基礎,這是張青蓮的信條,也構成了他的人生價值觀。從1935年至今,他一直在進行著重水和穩定同位素的研究,涉及氫、氧、碳、氮、鋰、硼、硫、銦、銻、鈰、銪、銥等十幾種元素的同位素。
1985年他曾以題為“從事同位素化學研究工作五十年”的文章,對自已半個世紀以來的科研成就進行了總結。重水25C密度值,不但是重水品位的檢測標準(見美國ASTM),且為國際學者試圖精測的競爭對象。為此須先用質譜法精密測定氫同位素和微濃氧同位素的豐度,難度較大。張青蓮與他和助手以精湛的實驗設計,測得精確值達7位有效數字,為國際1975~1985年間三項最佳測定之一。
張青蓮教授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貢獻。他于1983年當選為國際原子量委員會委員。至2005年,他主持測定的銦、銥、銻、銪、鈰、鉺、鍺、鋅、鏑等十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采用為國際新標準。1991年張青蓮用同位素質譜法測得銦元素的精確原子量114.818±0.003為國際原子量表增加了一個新數字,這是國際上第一次采用中國測定的原子量數據作為標準數據。人們認為這不僅說明中國人的科學水平有國際競爭能力,更重要的是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在稀有元素領域也有不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933年他所發表的5種硒酸鹽新絡合物的合成,是中國第一篇配位化學的論文。他還在諾伊斯《稀有元素定性分析系統》(1927年)名著中增入了錸的檢測。首先他做了系統實驗以決定錸的位置在碲銅組中,然后在銥銠沉淀的濾液中,把錸沉淀為二硫化錸,并以錸酸銣的形式作鑒定。檢測了各級錸含量及各種可能干擾的元素,本方法能檢出0.02%錸。80年代張青蓮合成了兩種鹵化鋰的新絡合物,均具有五配位鋰的晶體結構,突破了鋰只呈偶數配位的觀點。
張青蓮教授簡介
張青蓮,出生于江蘇常熟,無機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張青蓮對同位素化學造詣尤深,是中國穩定同位素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對中國重水和鋰同位素的開發和生產起過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小編。
標簽: 張青蓮 張青蓮對化學的貢獻 張青蓮教授簡介張青蓮化學科研貢獻 稀有元素定性分析系統 重水和穩定同位素的研究 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